瀏覽人次: 4520

論文

1. 賴澤涵,1978,「孫科與廣州市的近代化 (一九二一–一九二七)」,中華民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,第八輯,台北: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,頁249-302。

2. 賴澤涵,1978. 10,「孫科與與廣州市政建設」,傳記文學,第三十四卷,第四期,頁82-87。

3. 賴澤涵,1979,「北伐前後的孫哲生先生(一九二四-一九三0)」,台北: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,頁487-554。

4. 賴澤涵,1979.6,「淺談革命」,近代中國,第十一期,頁37-41。

5. 賴澤涵,1980,「研究蔣總統中正先生的重要英文資料」,先總統蔣公有關論述與史料,台北: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,頁681-696。

6. 賴澤涵,1980.5,"Sun Fo as Liberal leader,1932-1946," 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,第十二期,頁317-350。

7. 賴澤涵,1980,「從中國政治哲學思想論我國社會指標的建立」,第一次社會指標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,頁33-48。

8. 賴澤涵,陳寬政,1980. 11,「我國家庭形式的歷史與人口探討」,中國社會學刊,第五期,頁25-40。

9. 賴澤涵,1981,「辛亥革命的社會意義」,孫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,台北: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,頁1475-1488。

10. 賴澤涵、蕭新煌,1981.3,「現代城鄉策略之分析一九一一-一九四九」,思與言,第十八卷第六期,頁533-540。

11. 賴澤涵,1981. 11,「北伐前後的孫科,民國十三年- 十九年」,中華學報,第七卷第一期,頁1-24。

12. 賴澤涵,1982,「我國家庭的組織及權力結構之變遷」,歷史與社會變遷( 中國社會史 )研討會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,頁99-118。

13. 賴澤涵,1982,「近代中美保守主義之比較」,比較社會學:中美社會之比較研討會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,頁245-263。

14. 賴澤涵,1982,「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未來勢勢:以儒家思想與近代化為例」,楊國樞、文崇一編,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的中國化,台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,頁51-67。

15. 賴澤涵,1982,「歷史學與社會學的互補性及合流的可能性」,瞿海源、蕭新煌編,社會學理論與方法: 研討會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,頁151-167。

16. 賴澤涵,1982,「我國家庭的組成,權力結構及婦女地位之變遷」,陳昭南等編,社會科學整合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,頁383-404。

17. 賴澤涵,1983,「辛亥革命前後的社會變遷」,辛亥革命研討會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頁357-371。

18. 賴澤涵,1984,「廣州革命政府的建立,1917- 1927」,中華民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,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頁363-394。

19. 賴澤涵,1984.6,「廣州革命政府的財政,民國六年至十五年」,中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,冊四,社會經濟史,頁33-59。

20. 賴澤涵,1985,「戰前我國的勞工運動, 民十六年─廿六年」,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 抗戰前十年國家建設史研討會論文集, 頁133-143。

21. 賴澤涵,1986,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憂患意識」中華民國國際教育研究會編, 憂患意識的體認, 台北: 該會, 頁195-208。

22. 賴澤涵, 陳寬政, 1986, 「台灣的社會與家庭制度」行政院研究考核委員會編印, 加強家庭教育, 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 台北: 該會, 頁15-42。

23. 賴澤涵, 1986, 「社會變遷與我國家庭制度」, 台中師範科專科學校校友會編輯小組組編, 學術與思想 (黃金鰲先生八秩華誕紀念論文集) , 台北: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, 頁343-374。

24. 賴澤涵, 1987, 「臨時政府的北遷」, 中華民國建國史, 台北: 國立編譯館, 第二篇: 民初時期(一), 頁1-25。

25. 賴澤涵, 1987, 「民初政黨政治與二次革命」, 中華民國建國史,台北: 國立編譯館, 第二篇: 民初時期(一), 頁26-62。

26. 賴澤涵, 1987, 「民國十七年以前的社會運動」,中華民國建國史,台北: 國立編譯館, 第二篇, 民初時期(五), 頁1701-1795。

27. 賴澤涵,1987,「從商人、紳商到企業家: 我國經濟發展史的回顧與前瞻」, 黃明堅編, 瘦小的富翁, 台北: 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, 頁138-154。

28. 賴澤涵, 1988, 「宋教仁」中華民國名人傳, 台北: 近代中國出版社,頁115-134.近代中國, 第九十四期(民八二年四月一日 ), 頁45-59. 重刊。

29. 賴澤涵, 1988, 「廖仲愷」, 中華民國名人傳, 台北: 近代中國出版社, 頁445-462。

30. 賴澤涵, 1989「北伐期間的財政」, 中華民國建國史, 台北: 國立編譯館, 第三篇: 統一與建設, pp.685-710。

31. 賴澤涵, 1989, 「廣州革命政府的對內與對外策略」, 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: 明清與近代史組, ( 下冊 ), 頁927-968。

32. 賴澤涵, 1989, 「二二八事件與當代台灣的發展」, 當代,第卅四期( 1989年 2月 )頁80-93。

33. 賴澤涵, 1991, 「陳儀與閩、台、浙三省省政( 民十五年─卅八年)」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,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集, 第四集: 社會經濟史組,台北: 近代中國出版,頁233-356。

34. 賴澤涵, 1995, 「廣州革命政府的社會與社會運動( 民六年─十四年)」, 國父建黨革命一百週年學術討論集, 第二冊, 北伐統一史, 台北: 近代中國出版社, 民八四年, 頁62-84。

35. 賴澤涵, 1995, 「廣州革命政府的對外關係, 一九一七~一九二五年」,近代中國與亞洲學術討論會論文集(下), 香港: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, 頁984-1024。

36. 賴澤涵, 1995, 「光復初期台灣政治社會變遷: 回顧與展望」, 黃俊傑主編, 高雄歷史與文化論集(二), 高雄: 財團法人陳中和翁慈善基會, 頁137-154.

37. Jeh-hang Lai, Te-lan Chu, “The Life Transformation in Taiwan, 1895-1995”將由美國伊大出版。

38. 賴澤涵,1998「家庭與生活」,中華民國史社會志(初稿),台北:國史館,上冊,頁235-296.

39. 賴澤涵,1999「中國社會運動」,中華民國史社會志 (初稿),台北:國史館,下冊,頁1-143。

40. Jeh-hang Lai, 2001, “Taiwan’s Political Development : A Historical Overview”, in Kenneth Klinknen ed., The United States and Cross – Straits Relations : China, Taiwan and the US Entering a New Century, Urbana, Illinois, Center for East Asian and Pacific Studies, University of Illinois, pp.3-24. 

41. Jeh-hang Lai, Taiwan’s Role in Asia, Almaty: Center for Comparative Area Studies, 2001.

42. 賴澤涵,2005,〈台灣光復接收與光復初期的台灣社會與政治變遷〉,賴澤涵主編,《台灣四百年的變遷》,桃園:國立中央大學,頁289-306。

43. 賴澤涵,2005,〈台灣的轉型:從威權體制到民主化、本土化與國際化〉,賴澤涵主編,《台灣四百年的變遷》,桃園:國立中央大學,頁307-325。

44. 賴澤涵,2005,〈荷、西、鄭氏王朝在台的經營與台灣的經濟、社會與文化的影響〉,賴澤涵主編,《台灣社會、經濟與文化的變遷》,桃園:國立中央大學,頁105-128。

45. 賴澤涵,2005,〈戰後台灣經濟社會與文化變遷〉,賴澤涵主編,《台灣社會、經濟與文化的變遷》,桃園:國立中央大學,頁239-260。

46. 賴澤涵,2006,〈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:台灣的抉擇〉,賴澤涵與劉阿榮合著,劉阿榮主編,《多元文化與族群關係》,台北: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頁1-27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