瀏覽人次: 6737

民國85-100年碩士畢業論文

畢業年 姓名 題名 指導教授
85 林志宏 戰時中國學界的「文化保守」思潮(1941-1948)-以《思想與時代》為中心 吳振漢
86 吳瑞元 孽子的印記─臺灣近代男性「同性戀」的浮現(1970-1990) 戴寶村
86 魏嘉弘 國民政府與中醫國醫化(1929~1937) 吳文星
86 張曉威 「馬來西亞華人公會」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之研究 張鴻瑜
86 馬有成 戰後鶯歌鎮的陶瓷業與社會變遷 張炎憲
86 陳怡如 行政革新與台灣財經組織之變遷(42-47) 吳振漢
86 曾蓮馨 日治時期台中州社會事業之研究(1920-1945) 張勝彥
86 莊惠惇 文化霸權.抗爭論述--戰後初期台灣的雜誌文化分析 張炎憲
戴寶村
87 賴郁雯 日治時期臺灣的衛生研究--以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衛生部為例 賴澤涵
87 陳亮州 戰後台灣日產的接收與處理 戴寶村
87 吳純嘉 人民導報研究(19461947)─兼論其反映出的戰後初期台灣政治、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 張炎憲
87 林奇龍 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之研究 戴寶村
87 陳世榮 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(1683-1895 康豹
87 吳至人 殖民地銀行體制下之臺灣銀行 朱德蘭
87 林虹妤 戰後的省營商業銀行-以彰化商業銀行為例(1945-1957) 劉素芬
朱德蘭
87 劉若雯 大稻埕發展史(1860-1920年) 賴澤涵
88 江仁傑 日本殖民下歷史解釋的競爭--以鄭成功的形象為例 康豹
88 莊珮柔 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--以瑞芳地區為例(1895-1945 朱德蘭
康豹
88 陳景宏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(19711994 賴澤涵
88 黃萍瑛 臺灣民間信仰「孤娘」的奉祀一個臺灣社會史的考察 王世慶
88 莊珮柔 日治時期礦業發展與地方社會--以瑞芳地區為例(1895-1945 康豹
88 范雅慧 日治時期台灣酒專賣事業 張炎憲
88 陳伯炎 日治時期官營林業-以八仙山為例[1915-1945] 張炎憲
88 黃裕元 戰後台語流行歌曲的發展(1945-1971 戴寶村
89 徐一智 明末浙江地區佛教寺院經濟之研究---以雲棲袾宏、湛然圓澄、密雲圓悟為中心 吳振漢
89 孫寅瑞 牛肉成為台灣漢人副食品的歷史觀察 張勝彥
89 徐一智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---以雲棲袾宏、湛然圓澄、密雲圓悟為中心 吳振漢
89 莊天賜 日治時期屏東平原糖業之研究 張勝彥
89 張君豪 朴子-一個近海街市的歷史變遷 戴寶村
89 梁淑萍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吳振漢
89 莊天賜 日治時期屏東平原糖業之研究 張勝彥
89 陳景峰 國府對台灣電影產業的處理策略(1945-1949) 張炎憲
89 游振明 當客家遇到福佬--中壢地區的社會變遷研究(1684-1920 吳文星
89 程佳惠 1935年台灣博覽會之研究 張炎憲
89 楊境任 日治時期台灣青年團之研究 張勝彥
89 鄭玩香 戰後台灣電影管理體系之研究(1950-1970) 吳文星
89 賴玉玲 新埔枋寮義民爺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--以楊梅地區為例 莊英章
89 顏昌晶 近代中國石油工業發展之研究(1932-1949) 劉素芬
90 李文玉 戰後北臺灣縣市志纂修之研究 張炎憲
張勝彥
90 李泰翰 黨團、軍事與教育-一九五年代學生軍訓進入校園之研究 戴寶村
90 邱欣怡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(1685-1850) 賴澤涵
90 范明煥 新竹地區客家人媽祖信仰之研究 張勝彥
90 黃偉雯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(1694-1996) 黃建淳
吳振漢
90 劉厚君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賴澤涵
90 蕭景文 平溪地方經濟之歷史考察 張勝彥
90 謝仕淵 殖民主義與體育
日治前期(1895-1922)臺灣公學校體操科之研究
戴寶村
90 蘇芳玉 清末洋人在臺醫療史:以長老教會.海關為中心 王世慶
康豹
91 李佳玲 日治時期蕃童教育所之研究(1904-1937) 戴寶村
91 沈方茹 台北市公共巴士之發展 (1912-1945) 戴寶村
91 林倩如 威權體制下台灣女性參政之研究--以女性省議員為例(1950-1987) 張炎憲
91 洪國智 中華婦女反共抗俄聯合會在台慰勞工作之研究(1950-1958) 齊茂吉
91 翁安雄 虎井:一個澎湖離島社里發展之研究(1715-1950) 張炎憲
91 曹忻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———徵集到組建: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吳振漢
齊茂吉
91 梁世佑 從種族到民族: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(1895-1903) 吳振漢
91 陳雪玉 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
(1950-1996)
戴寶村
91 黃瓊瑩 埔里酒香酒鄉埔里埔里酒產業之發展(1917-2000) 戴寶村
91 楊杜煜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(1930年代至2000年) 賴澤涵
91 趙俊祥 台灣古蹟的歷史形成過程-以清代志書「古蹟」為探討 張炎憲
92 王世駿 災難與宣教:921後基督教在南中寮地區的傳佈 康豹
92 吳承穎 戰後台東學校教育的發展(19451987
以初等教育與中等教育為例
張勝彥
92 吳美枝 台北咖啡館之研究---以文人活動為中心的探討(1949-1989) 戴寶村
92 李進億 蘆洲:一個長期環境史的探討(1731-2001) 戴寶村
92 李鎧光 郁氏宗族與清末民初的上海社會 康豹
92 周霖芳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(1945-1955 賴澤涵
92 邱顯明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吳學明
92 徐大智 戰後台灣平埔研究與族群文化復振運動:以噶瑪蘭族、巴宰族、西拉雅族為中心 戴寶村
92 陳建宏 公廟與地方社會-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(1902-2001 康豹
吳振漢
92 陳慈慧 清世祖理漢政策(1651-1661 王成勉
92 馮佳雯 支配者的腳印-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巡視之研究 張炎憲
92 蔡文騰 軍事佈防的變遷~以澎湖為探討中心(1945年以前) 賴澤涵
許雪姬
93 王慧瑜 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 吳振漢
93 李尚穎 臺灣總督府博物館之研究(1908-1935 戴寶村
93 林文龍 日治時期台灣陸路交通建設之研究 張勝彥
93 邱雯惠 晚明的輿論李三才個案之研究
1593-1623
吳振漢
93 馬鉅強 日治時期臺灣治水事業之研究 戴寶村
93 張鎮炘 臺灣海關艦艇移撥海岸巡防署之研究 戴寶村
93 陳家副 明代兩廣總督兵源與餉源之研究 吳振漢
93 陳凱雯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吳學明
93 黃玉惠 日治時期休閒景點北投溫泉的開發與利用 賴澤涵
朱德蘭
93 謝佳芬 台灣棒球運動之研究(1920~1945) 戴寶村
94 江俊銓 日本赤十字社台灣支部之研究(1895-1945 蔡錦堂
賴澤涵
94 李偉松 蔣經國與救國團之研究(1969-1988) 齊茂吉
94 林佳樺 「戰時兒童保育會」之研究(19381946 吳振漢
94 邱業超 明代遼東經略制度研究 吳振漢
94 倪孟安 「反共義士」之研究--以投台中共飛行員為中心 齊茂吉
94 陳志豪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: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(1886-1945 吳學明
94 陳鳳虹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--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吳學明
94 劉宏祥 政工幹部學校之研究(1950~1970) 齊茂吉
94 蕭淑玲 台灣黨外雜誌對黨外運動的作用(19791986以《八十年代》系列、《美麗島》、《蓬萊島》系列兩大路線為例 戴寶村
94 簡碩成 鄭曉《吾學編》之研究 吳振漢
95 王和安 日治時期南臺灣的山區開發與人口結構:以甲仙六龜為例 康豹
賴澤涵
95 王定國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, 1949~1954 賴澤涵
95 何宜娟 國民黨政府與反共抗俄教育之研究以國(初)中歷史教材為例(19492000 齊茂吉
95 周忠彥 臺灣癩病機構之研究-以私立樂山園為例(19281992 賴澤涵
95 林聖坤 方從哲與晚明政局之研究(1614-1628 吳振漢
95 林慧婷 馬來亞共產黨活動之探究(1930~1989) 陳鴻瑜
齊茂吉
95 徐國暘 江浙地區藏書機轉型之研究(1901-1930) 吳振漢
95 康詩瑀 台灣臨水夫人信仰之研究以白河臨水宮、台南臨水夫人媽廟為例 康豹
賴澤涵
95 莊建華 戰後初期臺灣鐵路事業之研究(1945-1947 賴澤涵
朱德蘭
95 陳家豪 日治時期桃園輕鐵的經營與發展,1903-1945 賴澤涵
康豹
95 葉集凱 蔣經國晚年政治改革的背景(1975-1988 齊茂吉
95 蔡姿儀 戰後臺灣瘧疾防治之研究(1945-1965 朱德蘭
賴澤涵
95 鄭文勛 蔣經國與黨政高層人事本土化(1970~1988) 齊茂吉
95 顏瑞均 歐陽德及其思想研究(1496-1554 吳振漢
96 王之瑜 從《良友畫報》看近代中國女性服飾變化 王成勉
96 任鈞華 明治時期社會主義者的文化活動以幸德秋水為中心 朱德蘭
吳振漢
96 陳怡芹 日治時期臺灣郵政事業之研究(18951945 賴澤涵
朱德蘭
96 陳雪娟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(1826~1945) 吳學明
96 陳義隆 日治時期臺灣武道活動之研究 戴寶村
96 蔡昇璋 日治時期臺灣「特別輸出入港」之研究 戴寶村
吳學明
96 蔡秉修 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歷程之研究(19491971 齊茂吉
97 林祐伊 龔鼎孳出仕三朝之研究 王成勉
97 洪維晟 帝國邊區的村落、族群與歷史: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(1861-1945 翁佳音
吳學明
97 洪辭惠 臺灣政教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三大宣言為中心 吳學明
97 莊濠賓 從國營到民營:戰後臺灣國營紡織業之變遷(1950-1972) 李力庸
97 許世賢 劉銘傳裁隘之研究以竹苗地區的隘墾社會為中心 吳學明
97 湯佳珮 清末外國人在上海的賽馬與射擊,1900–1911——以《北華捷報》為主的探討 王成勉
97 黃郁惠 清季江蘇育嬰堂慈善事業,18601900 賴澤涵
97 鄭巧君 戰後臺灣觀光事業-兼論觀光外匯之影響(1956~1987) 李力庸
97 羅時成 戰後臺灣登山活動之研究 鄭政誠
98 史曜菖 棺蓋,論未定:清代呂留良(16291683)思想、形象的抗拒與接受 王成勉
98 李亮霆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對地方社會的控制與回應-以新莊郡為例 鄭政誠
98 林伯瀚 陳誠主政湖北之研究(1938-1944 吳振漢
98 林威志 從民主人士到人民公敵:章伯鈞的政治轉折 齊茂吉
98 林婉平 中國國民黨CC系在臺灣的政治活動(1949-1991 齊茂吉
98 席玄遠 Modern Reform of Indonesian Islamic Education, the Case of Pesantren Suryalaya in West Java 林長寬
鄭政誠
98 張興民 從復員救濟到內戰軍運-戰後中國變局下的民航空運隊(1946-1949 李力庸
98 楊鎮魁 明代前期大理寺之研究(1367-1473) 吳振漢
98 廖珠伶 西螺-一個農業市鎮的社會經濟變遷(1895-1945 吳學明
98 劉曉明 戰後桃園農田水利會組織之探討(1945-2002) 李力庸
98 鄭威聖 清代臺灣街庄總理與地方社會:以吞霄街庄總理為中心 吳學明
98 賴信安 國際獅子會在臺發展之研究(1953-1978 朱德蘭
賴澤涵
98 謝柏賢 晚清同光年間朝野的鴉片觀(18741906年) 吳振漢
99 王琬婷 明代後期(1522-1644)書畫交易探析:以江南地區為中心 吳振漢
99 吳柏勳 美援與臺灣遠洋漁業之發展(1951-1965) 李力庸
99 李秀屏 戰後初期臺灣戶政制度的建立與其相關問題之探討(1945-1947 賴澤涵
陳鴻瑜
99 李怡瑩 明代藥材產銷與海外運銷之研究 吳振漢
99 許倪菁 明代溺女問題初探 賴澤涵
99 許馨文 花與清代飲食之研究 王成勉
99 陳宜慧 楊尚昆之研究(1926-1966) 齊茂吉
99 彭宏育 明代中後葉徽商遠途貿易之風險與控管 吳振漢
99 曾文銘 臺北市改制政策之研究(1949-1967) 吳學明
99 游仲賢 明代遣官賑濟之研究:以何喬新被遣賑濟為例 賴澤涵
99 鄭仲烜 清朝皇子教育研究 莊吉發
賴澤涵
100 江定育 民國東南沿海海盜之研究(1912-1937 朱德蘭
鄭政誠
100 吳佩珊 英殖民政府對吉隆坡華人事務管理──從自治至法治的轉變(1868-1914 陳鴻瑜
齊茂吉
100 吳柏岳 王士性仕宦與游歷之研究 吳振漢
100 林一琳 從金門延平郡王祠看鄭成功信仰、形象與歷史記憶 汪榮祖
100 范瑜珊 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的發展-以卓蘭峩崙廟為例 賴澤涵
100 張瑋哲 《聖經報》初期發展之研究(1913-1923 王成勉
100 劉彥甫 廣告與國家:戰後臺海兩岸主要報紙醫藥廣告之研究(1949-1966 鄭政誠
100 盧韋帆 高雄市商業區發展與空間變遷之研究(1945-1999 吳學明